▲眼底疾病已成为当前致盲的首要病因。图为年5月,医院的医生正在为患者进行眼部检查。(人民视觉/图)
全文共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目前中国的主要致盲性眼病疾病谱已由过去的沙眼、白内障转变为青光眼、眼底病等年龄相关、代谢相关性眼病。
眼底疾病与“拖得起”的白内障手术不同,如果错过治疗的窗口期,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白内障就像照相机的镜头,不好用可以换,但眼底就像底片,出问题很难修。”
眼科医师的数量够了,质量还不够,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比较突出,能进行专业眼底病诊断的医生仅约三千人。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
南方周末记者崔慧莹
责任编辑
马肃平
“在中国,有超过一半的致盲患者,都是眼底病导致的。但所有眼底病患者中能得到正确治疗的,大约只占10%。”年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医院医院院长李甦雁教授说,她今年有一项建议——注重眼科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建设,推进建立致盲性眼病标准化诊疗中心,让一线城市的专业化的诊疗手段能及时覆盖到基层。李甦雁介绍,中国有超过万的眼底病患者,每年新增进院的患者也超过00万,但全国的专业眼底病医生仅数千人,且地域分布不均,一二线城市的诊疗水平与三四线城市、医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她看来,伴随老龄化社会到来,眼底病患者的数量像滚雪球一样在增长,如果不能及时发现、规范治疗,大量患者将面临失明风险。为此,加强眼科诊疗水平和眼科队伍建设,推广眼底疾病的早筛早诊和标准化治疗,至关重要。1“拖不起”的眼底病和四千万患者俗话说“老眼昏花”,总有人把视线模糊视物变形当作衰老的正常表现,殊不知这可能是眼底疾病敲响的“健康警报”。过往,人们最熟悉的老年人眼科疾病就是白内障,认为身体机能老化才会导致视线逐渐模糊,即使拖延着不就医,以后再开刀也能治好。“白内障就像照相机的镜头,不好用可以换,但眼底就像底片,出问题很难修。”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副主委眼底病学组组长许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眼底疾病与“拖得起”的白内障手术不同,如果错过治疗的窗口期,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此外,相比白内障,老年*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难度更高,患者可能突然失明。眼底疾病已成为当前致盲的首要病因。年6月5日,国家卫生医院发布的《中国眼健康白皮书》也提到,目前中国的主要致盲性眼病疾病谱已由过去的沙眼、白内障转变为青光眼、眼底病等年龄相关、代谢相关性眼病。对于国内有多少眼底病患者,有多少人因病致盲,目前尚未有权威统计数据。爱尔眼科年发布的国人眼底病变状况大数据显示,中国老年人的眼底病患病率约为20%,如按照2.2亿老年人总人数推算,中国有超过万的眼底病患者。许迅还提到,另有一项综合国内家医院HIS系统信息的研究显示,每年全国新入院的眼底病患者约有00万,而把所有诊断为眼底疾病的患者和他的治疗方案匹配,统计显示获得持续规范的、采用指南推荐的一线治疗的患者,只有10%,但这一报告尚未公开发布。2全国专业眼底病医生仅三千面对眼底病这种较复杂的眼底疾病,中国到底有多少能给出正确诊断、治疗的医生?前述《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数据显示,年中国眼科医师的数量4.48万人,已经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的每5万人至少有1名眼科医师的标准。但眼科医师的数量够了,质量还不够,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比较突出,李甦雁估计,能进行专业眼底病诊断的医生仅在名左右,医院眼科医生陶勇也曾估算,这一人数为-5人。更大的困难在于,全国的眼科医生一大半都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但眼科疾病不分地域,患者也同样出现在中西部、乡村贫困地区。“年我带医疗队去过北川,那个时候北川万人口,在地震以前只有一个眼科医生。前年,我又到广西桂林一个60万人口的自治县参加扶贫,县医院的眼科连基础的检测仪器都没有。”许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中国现在大概还有1/的县没有独立的眼科,这就是现状。与大城市、大医院的眼科医生相比,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眼科医生技术水平还比较低,“大量患者的*金治疗期在基层被耽误,等三四年后找到正确的病因和治疗方式,为时已晚。”许迅说。李甦雁介绍,目前国内的眼科诊断技术如OCT(光学相干层析)已经逐渐普及,*斑疾病的常规治疗方式,如用药物抑制血管内皮生长的抗VEGF治疗也已经纳入医保,但有些医院缺设备无法诊断,有些患者被确诊后又“失访”,贻误了治疗。在她看来,想要提高眼底病患者规范治疗比例,除提高基层诊断能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外,做好患者管理和随访提醒等环节也很重要。此外,为实现眼底疾病早筛、早诊、早治的目标,还应通过各级医疗机构建立“一站式”的标准化诊疗中心,形成全国性的眼底疾病诊治网络,推进眼科疾病的规范化治疗。这种规范诊疗不是一个医生就能解决的,需要技师、护士和新兴诊疗技术的通力配合。警惕糖尿病致盲除医疗资源掣肘外,公众普遍认知不足、高危人群筛查不足,也致使国内眼底病患者的实际诊疗率偏低。有数量众多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不知道这些慢性疾病的病变,都可能会在眼部有所体现。以糖尿病为例,血糖高能引起包括微血管和大血管在内的血管病变,而血管遍布全身,眼球自然不例外,其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但病变后则会导致视力下降、飞蚊症或视物变形等症状,重者后期可能导致视力丧失。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到年糖尿病将成为致盲的首要原因。作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的压力显而易见。据原国家卫计委年发布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我国50%以上糖尿病患者未被告知应定期检查眼底;67%的糖尿病患者从未进行眼科筛查;近70%的糖尿病患者未接受规范的眼科治疗;约90%具有治疗指征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未被治疗。李甦雁认为,包括糖尿病在内的大量慢性病患者在医院就医,但医院的眼科技术薄弱,她建议加强基层眼科队伍的建设,让眼底病的基础诊疗手段下沉到基层。此外,李甦雁等眼科专家还提到,手机对全年龄段民众已经构成了一个重大的生活习惯的改变,由此引发的高度近视眼底病症也越来越多,人们应提高对眼底病的认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