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目将于
河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5月19日17:00播出
河南广播电视台电视剧频道5月20日17:00播出
节目内容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
1、什么是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致盲眼病,约占儿童盲的18%。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是胚胎期和发育期内眼球房角组织发育异常导致房水外流受阻,继而引起眼压升高、角膜扩大、视神经萎缩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眼部疾病。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发病率为万分之二,一般是男孩多见,且双眼多见,也有单眼发病,发病时常会出现眼睛流眼泪、怕光、眼睑痉挛、角膜增大。因为孩子一般不能配合检查,所以常会误诊该疾病。
2、先天性青光眼发病原因有哪些?
Barkan提出儿童青光眼的前房角可能存在一层不透明的膜导致房水流出障碍。先天性青光眼没有明确的危险因素。大部分为散发,没有明确家族史,约10%为家族性,表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近亲结婚发病概率高。
3先天性青光眼有哪些危害?
这种疾病是因为小孩在发育过程中,房角发育的功能比较差,所以眼睛里的水就不能够按照正常的途径流走,所以会导致眼压升高,眼压升高会压迫视神经,这样就会导致视神经损伤造成视力丧失,所以这种疾病非常严重。如果确诊比较晚,对其视力损伤不可逆。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什么是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指由于房角关闭引起眼压急性升高的一类青光眼。因其发作时常出现眼前部充血过去又称之为“充血性青光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基本病因与眼前节的解剖结构尤其与房角状态有关。另外情绪激动、长时间在暗环境工作及近距离阅读、气候变化、季节更替都可能导致急性发作。
2、哪些人容易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情绪波动大的人:情绪波动过大会导致眼部充血等问题,出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2:过度用眼者:过度使用眼睛会使眼部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增加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风险;
3:长期处于昏暗状态下工作者:长期处于昏暗状态会导致眼部的不健康,从而导致本病的发生。
3、闭角型青光眼有哪些症状呢?
本病表现为突然视物模糊、眼痛、头痛、恶心等,根据具体表现分为6期:
1:临床前期:无明显症状;
2:先兆期:会突然感觉视物模糊及鼻根酸胀,可自行缓解或消失;
3:急性发作期:可表现为严重视力减退、眼痛、头痛等大发作;
4:间歇缓解期:小发作后的恢复期,眼压稳定;
5:慢性进展期:发作后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导致房角广泛粘连,眼压升高;
6:绝对期:表现为视神经遭到严重的破坏,视力降到无法挽救地步。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1、什么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指前房角开放,眼压升高,从而导致的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视神经萎缩的一类青光眼疾病。
2、哪些人群容易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最常见的开角型青光眼,也是全世界致盲的主要原因。多见于40岁以上的患者,无明显性别差异。25%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其中高度近视、青光眼家族史、眼部低灌注压、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或基因突变等人群易患POAG。由于初期多无症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仍是一个挑战,一旦患者出现明显症状,基本上已处于疾病晚期。
3、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能治好吗?
开角型青光眼是不可能治疗好的,因为青光眼不可逆,目前来说也没有根治的方法,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眼压降到正常范围之内,缓解病情的发展,而且开角型青光眼临床症状不明显,容易被人们忽视,等发现的时候,有时候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名副其实“视力的小偷”。所以一定要积极的开展青光眼的筛查工作,一定要更早的发现这个疾病,更早的治疗这个疾病。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1、什么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青光眼当中的一种特殊的类型,也称为难治性青光眼。它是几种视网膜疾病较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眼缺血综合征。由于患者没有做好眼底病的治疗,导致视网膜的缺血、缺氧,新生血管形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在虹膜表面和前房角形成新生血管,其最初只是阻止房水流出,随后收缩使房角关闭形成闭角型青光眼,导致眼压升高,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眼球疼痛非常明显,而且视力下降非常严重,甚至是无光感。
2、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病原因有哪些?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因复杂,多达40多种,其中常见的病因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及眼缺血综合征。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与原发疾病有关,绝大数因视网膜缺血所致,而高眼压又加剧视网膜缺血,形成恶性循环,房角功能遭到破坏,最终导致视力丧失。
3、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该如何预防呢?
预防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需要我们积极控制全身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及原发病,定期随访,定期眼部检查,一旦发现眼底疾患,应积极治疗,防止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
本期专家钱立峰
医院
青光眼病区主任
钱立峰,医院青光眼病区主任,主任医师。郑州大学眼科学硕士研究生,郑州市科技创新骨干,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眼科临床近30年。擅长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青光眼手术。临床采用个体化的方案治疗各种类型青光眼、白内障、高度近视等。发表SCI及国家级论文7篇,参编眼科专著一部,获5项省市科研成果奖。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