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4年前,李阿姨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经过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疾病已经治愈,但术后却逐渐出现双眼干涩、无泪症状,1年前症状加重,严重困扰着她的生活,四处寻医都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办法。7岁的小女孩瞳瞳,罹患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及时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挽救了她的生命,但最近她的父母发现孩子出现了眼部干涩、分泌物增多的症状……
部分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会出现眼部干涩、无泪等症状,这多与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有关。近期,由大医二院眼科牵头,联合血液科、病理科开展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眼表病变多学科会诊活动,旨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现眼部症状患者综合评估全身情况,制定眼部个体化诊疗方案,以期治疗及延缓移植物抗宿主病对眼部的损伤,挽救患者泪液减少及视力丢失,提高患者移植术后的生活质量。
近日,大医二院血液科患者群中收到了这样一则招募信息:骨髓移植术后如果出现眼睛干涩、泪液减少、分泌物增多、视物不清等问题,可以参加眼科-血液科-病理科联合举办的多学科会诊活动。于是,怀着迫切寻求帮助的心情,李阿姨和瞳瞳父母第一时间预约了多学科会诊,与他们一起预约的还有8位血液疾病骨髓移植术后的患者。
会诊当天,各科室专家为每位患者进行病情分析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得到患者和家属的一致认可。眼科王帅副教授仔细询问了每位患者的病史,逐一进行裂隙灯眼表检查、泪膜功能检查及结膜囊刮片检查,建立了详细的患者病历跟踪档案,并就此类疾病向患者进行宣教。血液科康志杰教授熟悉每一位前来问诊的患者情况,为眼科提供了患者临床资料信息,并为患者指导全身用药。病理科秦华民教授提前查阅了大量资料,认真了解患者病史,并提供了有力的病理学意见。眼科王茜医生建立了患者群,及时为患者答疑解惑,建立了有效及时的沟通途径。
此次MDT会诊得到了血液科闫金松主任、眼科赵琪主任的大力支持。闫金松主任表示,此次MDT活动有温度、有意义,切实解决了移植术后患者长期受眼部症状困扰的问题,建议将此项目定期开展下去。赵琪主任表示,眼科干眼、角膜病及眼表疾病亚专科也将持续为此类患者的眼部健康保驾护航,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大医二院眼科在省内率先开展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眼表疾病MDT项目,未来将持续开展多学科合作会诊,为更多患者进行精准化、专业化的病情评估,制订个体化治疗策略,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移植物抗宿主病眼部表现
骨髓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移植物对宿主自身抗原产生的免疫应答反应,即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骨髓移植后出现的多系统损害(皮肤、消化系统、肺脏、肾脏、眼部等)的全身性疾病。GVHD有急性(aGVHD)和慢性(cGVHD)之分,前者发生在骨髓移植后3个月内,后者发生在骨髓移植3个月以后,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60%~90%患者眼部受累,主要表现为干眼综合征、干燥性角结膜炎和瘢痕性结膜炎等,病情不能控制时,角膜可受累,发生血管化和结膜化,视力会严重受损,影响生活质量。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眼部症状多为分泌物增多、眼干、眼涩等,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眼部症状多为眼干、无泪,眼异物感,小儿多表现为眨眼、逐渐无泪等,需要早期诊治,进行疾病分期并及时干预,避免泪腺组织损害,导致无泪,严重困扰生活。
移植物抗宿主病常存在全身排斥反应,需要多学科诊治,制定综合性治疗方案。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医疗水平的进步,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诊治已逐渐进入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这是一种全新的、有利于患者的诊疗方式,提升诊断准确率,减轻患者负担,为患者量身定制一站式个性化诊疗服务。
骨髓移植术后/免疫病眼部症状MDT门诊预约王医生
眼科专家简介
王帅,角膜病、干眼及眼表疾病亚专业负责人,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于北京大学眼科中心系统进修干眼、角膜病方向。
中国老年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年委员,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区域性青光眼专科联盟委员,辽宁省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大连市科技局及横向课题等6项研究。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及中华论文十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0分。
擅长角膜病、干眼、眼表疾病、移植物抗宿主病眼部相关疾病的诊治。主要从事各类型角膜移植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复杂青光眼手术、翼状胬肉手术、眼部整形手术治疗,对青光眼、视网膜病、小儿屈光及各类型眼科疾病患者健康管理有着深入研究。研究成果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获得大连市科技之星称号。
出诊时间:
角膜病、干眼及眼表疾病门诊:周三下午
眼科门诊:周二下午
赵琪,眼科学科主任、教研室主任,眼科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迈阿密大学B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