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青光眼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试解诗人吾同树之死azalhrnv
TUhjnbcbe - 2020/7/23 14:17:00

试解诗人吾同树之死


本篇已经在子归文学中发表;但我在文尾又加上了一些与80们后关于人生问题来讨论的内容;权作对逝者的纪念吧。


    我曾做了一篇《“略论”艺术家及诗人们的“殉死”》,是因南国诗人吾同树之死而起的,却因不了解他,没有个说法;在文章最后曾讲,在读他的诗后若有心得,定要表述。


    还好,诗人临死前一天是作了一首的,对于他之亡命的猜测总不会象顾城和海子那样扑朔迷离。我们先来看他的绝命诗:《消失》


    一只鸟,在层云上飞/那疲倦的身躯、迷茫的眼神/只能被云朵的灰色遮蔽/或许云有多么脆弱,然而/他无法穿透,他的力气已将用完/内心的虚弱,更能感觉天空的缥缈


    努力地扇动翅膀,依旧没能绕过/雷电潜伏在云的周围/他爱的人都在下边/大地上熙熙攘攘地过往/他们无法飞起,沉溺其中/幸福和苦痛,在尘嚣中难分彼此


    雨下了,寒凉的雨丝/没有零落的羽毛/再无孤独的影子/之后,天空像新鲜的蓝床单/而大地,继续像垃圾场/物质坚持物质的腐烂/梦在无形地蒸发,一切在缓慢地/消失,于相近或遥远的未来。


    首先,这首诗是一篇有立体美感的诗作;然而它所述的是诗人自己的悲痛与迷茫;最终,他以“物质消失的凄美”的现实来完成自己对“精神永恒的唯美”的理想作了“最高”的解注。


    其次,就内容主题来说,作者用人格化了的一只鸟,站在云端的高处,俯瞰者世界;他见芸芸众生不能超脱,沉溺在无法分离的“幸福和痛苦”之中;当他看“下面”物欲横流的凡尘,看到一个个美好的“梦”在“物质的腐烂”中破灭,同时,忽然又看到自己身边清洁的象“篮床单”一样的美丽如天堂般天空,这,不正是自己人生最好的归宿吗!


    这样,诗人就去了,完成了他自我人格中一直梦想的童话般的“回归”。在他看来,这种回归是“物质的腐烂”和“梦的破灭”所必然要获得的结局,众生谁也最终都逃不脱,不过是“谁先谁后”迟早的事,自己不如就先行一步。


    虽然说,这是一首展示“自我”的诗作,也有着童话般凄美的意境,与顾城“特有的唯美”有些相似;可是,这位南国诗人吾同树似乎并没有顾城的“极端自我”,他注重的是自己对客观的感受、以及他自己认知的“众生对客观的感受”,从这一点来讲,吾同树先生应该还是比较现实的一个人。


    那么,就现实中的人来说,总是在关心他的死因、在关心他死时的悲痛和其因;因此我却要说、也是坚持我的原说:你们没有必要这样;我以为他是没有痛苦的,他的所谓现实中的痛苦并不是要去“消失”的真正原因;而且他也并没有主观性地“要读者去象他一样”;从这一点讲,他不但现实,而且很理解现实。


    这样的解说,似乎听起来很矛盾;其实,从他的朋友们讲的、他曾常说的一句“大气”的话,是能证明我的判断的正确性。那就是:“想死的,现在就去死吧;想活的,你就坚强地活下来。”(上搜索到诗人朋友们的记述)。所以说,我以上对他的解述,不但不矛盾;反而我认为,他这个人还是很“辩证”的。


    因我才接触他的诗,说的多了怕要“走向”,就说这么多吧。最后,我要说我对这们南国诗人的总体感觉:他的才华似乎还是很全面的,他在生活学习中很可能“亲近过”佛学;现实中的他应该也不是一个懦弱的人,因为他的诗中暗藏有一股“敢于拼搏”的气慨。


    从他的年龄来看,虽是70末却属于80后。就80后们的理想,我在这里顺便要“得罪了”:就你们的梦想而说,看似很“现实”,其实里面有实实在在的“虚荣”内涵!这位诗人的诗中那句“物质坚持物质的腐烂”中,也有这种“虚荣”思想存在;因而就导致他对“超脱”有一种误解;他内心的“虚弱”正是由这种“虚荣”而造成的。朋友们自己去体会吧。


    当然了,一个鲜活生命的湮灭无论怎样都是令人痛心的事情,也因此才更加令人“愤怒和惋叹”;说个供大家共同来思考和探讨的“官话”,这可能也是时代的悲哀;因而,有看法的,不要再一味地责怪他们了,向他们伸出手去;当然也有可能,能得到的只是他们回以“迂腐”的嘲笑。


    说个“装大”的话:70后们多少还见过父辈们在“那个时代奋斗历程的艰辛和艰难”;或者有的还是和父辈们“一起奋斗”过的。因而,70后们还是比较能正确的对待现实,也就少了份“虚荣”;就此,我在这里就以我对“吾同树兄弟”之死的“试解”,向80后们真诚地说一句:


    人生,奋斗的结果,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奋斗的历程!


    还有一个俗语说了:“人皮难背”;可是,一些现代派80后们,你们大多就是不去“悟难”啊!怎么就是只有那种“虚荣的、浪漫的悟”呢!据说吾同树先生不就是个“房贷问题”么?不就是曾“开公司不如意”的么?对于人生,这点波折,又算得了什么呢?请注意,我是连“困难”这个词都没有去用上!因为我觉得都不值去用!那么,就还能值得去那样“彻底大悟”吗?


    请再看一个我认为是经历过磨难、却没有“倒下来”的朋友,他叫“乔松游龙”;他对此事的认识,和我基本是相同的,他在对我文章的评论中说:“让他们虚弱的内心去感觉天空的缥缈吧,我等庶民习惯了带着脚镣在地面上热情的舞蹈!”听!这就是对生活艰辛的真实感受,但是,其中不是也有着诗意的浪漫和悲壮吗?不也是对现实有着文学性的讴歌吗?


    因此,在这里,对于80后的文学爱好者,我也说一句:不能象吾同树先生那样早早地就去“超脱了”、去追寻那“最高的虚荣的诗意的浪漫”了;要继续去奋斗!要百折不挠!“爱拼才会赢”!


    这样,当你的历程之中所有的荣耀、汗水甚至于泪水使你曾得意、感慨或迷惑时,回头看看:人生最美的、最值得回味的,还是对文学热爱的那份心!

1
查看完整版本: 试解诗人吾同树之死azalhrn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