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青光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入食潜力巨大的玻尿酸,是黑科技还是智商税 [复制链接]

1#

不需要打针,不用做医美,光口服就能增加皮肤水分?如今,市面上的“玻尿酸食品”越来越多,比如玻尿酸软糖、玻尿酸饮用水,甚至一些奶茶店还推出了玻尿酸奶茶,受到很多消费者欢迎。玻尿酸真的能吃吗?口服玻尿酸能起到美颜效果吗?这到底是美容新方式还是“智商税”?

玻尿酸又称透明质酸,是一种酸性黏多糖,呈透明胶状。可通过医用美容注射实现补水改善肤质功能。作为食品原料的玻尿酸,进入胃肠道后会被分解成单糖、二糖,再吸收。

年,美国科学家从牛眼的玻璃体中分离出玻尿酸。上世纪80年代,日本科学家成功应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出人造玻尿酸。至此,玻尿酸开始得到低成本、大规模的生产,并逐渐被应用至医学、护肤品和化妆品行业中。

年1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正式公告,批准透明质酸钠(透明质酸,俗称玻尿酸)为新食品原料,可应用于普通食品添加。

长达16年申请才被批准纳入食品原料的食品添加剂,却被异化宣传为添加了玻尿酸的相关食品可以“喝出水光肌”。铺垫和暗示成为商家宣传的手法,同时,通过第三方平台的“个性化推送”功能精准触达目标人群,实现对消费者“精准洗脑”。“功效”成了玻尿酸食品的卖点和关键。

但到目前为止,这一说法并没有可靠的调查和科学实验数据来源做支撑。最近,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就玻尿酸食品能“喝出水光肌”发出疑问,并指出目前没有任何权威证据证明食用玻尿酸能促进体内透明质酸的合成。

个性化推送是互联网平台的惯常做法,推送资讯信息与推送商品服务有本质区别。如果收到的是资讯信息,消费者很难判断真假,特别是经过营销号和博主精心包装的信息,很容易穿透目标人群心智,改变消费者认知。

这种营销套路隐蔽性强,可以规避法律和逃避监管,而且给消费者“洗脑”的效果更好。

玻尿酸的吸水性极强,1克玻尿酸可以储存它本身体积倍以上的水,大分子的玻尿酸更是能够吸收自身体积0倍的水,所以可以被用来美容保湿。

玻尿酸除了可以美容外,更重要的用途是在医疗行业。吸水性极强的特质,让玻尿酸可广泛应用于角膜移植、抗青光眼手术和关节炎的治疗中。

透明质酸是大分子的多糖类物质,口服透明质酸不可能直接被人体吸收,口服后的大分子透明质酸一样会经过胃肠道的消化分解,先转化成小分子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人体自己就可以合成透明质酸,这些基础原料其实都来自饮食及代谢产物,并不需要额外补充透明质酸。

比如某企业违背玻尿酸被人体吸收后分解的真实情况,虚假解释说玻尿酸经过消化会从大分子玻尿酸变成小分子玻尿酸,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认为玻尿酸食品真的能够“喝出水光肌”。而这显然是一种企业变相的虚假广告,亟待相关部门重视。

以目前的研究来看,口服高分子量的透明质酸,约76.5%经肝脏代谢会变成能量被消耗掉,仅有约8.8%被输送到了各个组织器官发挥生物作用。也就是说,口服吃下去的大部分玻尿酸,其实都以能量的形式被代谢掉了。

同样一瓶毫升的饮用水,加了玻尿酸后价格就翻了四五倍,消费者无疑是在为所谓的功效买单。作为消费者,也要自觉擦亮眼睛理性消费,不能被几个简单的新奇词汇和说法忽悠就上当,被收割了“智商税”还不自知。

当然,新食品原料发展迎来新生机。新食品原料的食品属性定位以及更深入的安全性和功能性研究,将助推食品行业和特殊食品发展。从注射到外用再到口服,玻尿酸在食品行业能有很多大的想象空间。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国人饮食追求已从“吃得饱”转变为“吃得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吃的层面,就是要吃得健康,食用透明质酸钠虽然可以被人体吸收和利用,但其与营养健康的量效关系有待进一步系统评价,因此有必要系统研究和探索建立透明质酸钠的膳食参考摄入量,并制定相关国家标准。

另一个角度看,被批准为新原材料的玻尿酸将为食品行业带来变革,未来市场将不断扩容。食品消费端对食品生产供应端的倒逼压力不断加大,透明质酸钠等新食品原料的瞬时而生,为新时代健康营养食品消费提供了消费引领,对供给和需求这两个端口都是有利的新型产业元素。

未来国内会出现含玻尿酸的口服液、胶囊、片剂、冲剂等和含玻尿酸的零食、糖果、饮料、乳及乳制品、酒类等以及含玻尿酸的宠物食品等。

同时随着监管日趋完善,以玻尿酸为代表的新食品原料的发展未来仍面临几大挑战,一是新食品原料的监管,如何保障食品安全同时兼顾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一个监管难题;二是新食品原料的安全评价,评价方法、流程和机制是今后的研究方向;三是功能研究,未来新食品原料应用到特医食品中,应有充分的功能研究验证。

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