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青光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头条聚焦厉害了福医二院首次承担20 [复制链接]

1#

日前,科技部公示4个重点专项立项项目清单,项目共84个,总经费共有9.28亿元。本次4个重点专项主要集中在生物医学领域,分别是“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数字诊疗装备研发”、“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由中山大学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的领衔研究的“常见致盲、致畸、致死疾病的人工智能筛查诊断系统研发和临床试验”项目获得年国家科技部“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的资助,资助经费为万元。福医二院眼科胡建民博士将担任该项目第三个分课题“不可逆盲眼病:青光眼和糖尿病视网膜疾病的智能筛查和视觉辅助技术的研发”课题骨干。

据了解,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期望水平快速提升,但医疗总体服务能力低下、服务模式单一,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很多常见致盲、致畸和致死疾病,在发病早期即有组织形态和器官外观的改变,医生可通过获取影像学信息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很大程度降低失明、畸变甚至丧失生命的风险,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然而,传统医疗服务模式,局限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数量,不仅无法进行大规模人群的疾病早筛早治,而且难以负荷晚期病例的治疗和护理,医疗供需不平衡的恶性循环不断加剧,亟需进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年国家科技部“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的资助项目“常见致盲、致畸、致死疾病的人工智能筛查诊断系统研发和临床试验”,项目负责人林浩添教授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人工智能学科带头人,以眼病大数据在人工智能诊疗的转化应用研发为起点,联合了多个医学学科(骨科、心血管和肿瘤科等)、一流的计算机团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医疗人工智能领*企业(Airdoc)一起建立了多家单位组成的医、研、企一体的“医学人工智能联盟”,充分发挥了医、工、研精密结合的优势,项目组将通过以往临床诊疗和疾病筛查产生的影像学数据,研发适用于常见致盲(白内障、青光眼和视网膜疾病)、致畸(脊柱侧凸)和致死(心血管疾病和头面部恶性肿瘤)疾病的人工智能筛查诊断系统,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医疗服务新型模式,提升医疗总体服务能力,打破供需不平衡的恶性循,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推动我国医学人工智能技术和新型智能医疗服务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福医二院胡建民博士将承担该分课题人工智能视觉障碍辅助技术的研发,这也是该院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第二个。

专家简介:胡建民,福建医院主任医师、眼科学博士。国际低视力研究与康复学会(InternationalSocietyforLowVisionResearchandRehabilitation,ISLRR)执行委员,中华眼科学会眼视光组委员,中国医师学会眼视光专委会委员,中国残联视网膜病变者委员会顾问委员,教育部视障教育康复顾问,美国视力康复委员会专家库成员,《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通讯编委。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视光学博士毕业,年国家公派赴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留学,师从WHO盲与低视力标准制定者AugustColenbrander教授、美国视力康复委员会前主席DonaldFletcher教授和眼底科JayStewart教授。在福建医大附属二院开设眼视光、低视力门诊及泉州低视力康复中心,主编和参与编写多部低视力学相关的全国高等医学本科教材、中国残联培训教材及教育部视障教育康复课程标准。目前主持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省市眼视光课题10多项,研究方向为眼底病与视力损害,目前发表SCI文章13篇,经常参与中央省市各级残联及特教低视力康复工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