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下午2点,未来科学家第四次课程在温州医科大学(茶山校区)6A如期举行。医院青光眼科张绍丹老师应邀作以“从青光眼诊治进展品味科研创新对临床的巨大推动力”为主题的讲座。
张老师从照相机成像原理讲起,由此引出眼球的解剖结构,从而指明人的视力以“点”为主,并分别解释了视力、视野、视功能损伤以及盲的概念。
张老师用贴近生活的例子,向我们介绍了青光眼的危害,并指出青光眼通常是由高眼压、神经萎缩而致,而青光眼主要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发育性青光眼。
谈及对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张老师着重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思维体验在发现问题的本领上。梁远波教授的团队所研发的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是国内首次对闭角型青光眼的创新治疗方法,极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对于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诊疗的研究,为我们带来了青光眼诊疗方面的新启示。
课程尾声,张老师指出,许多青光眼诊疗产品都由国外研发,而患者普遍经济条件不容乐观。而且在中国,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数量不容小觑,所以更应该有本土的产品。她鼓励大家多思考、多创新,强调思考可以辅助对疾病的理解,并且探索新事物能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
THEEND
来源:眼视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创新创业协会
文案:李婷玉
照片:叶玟
编辑:陈诺
审核:顾杨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