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青光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睛彩教师节,享受全视觉 [复制链接]

1#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这里说的便是含辛茹苦的教师。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8个教师节,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0个教师节。正如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所说“迎接党的二十大,培根铸魂育新人”,教师就是我们人生成长中的关键人物。从教师这个职业来看,日常批改作业、准备教案,伏案工作就是他们的日常。眼健康问题也就不免成为了他们的“职业病”,但是又有很多优秀的教师被返聘,还希望在讲台上继续发光发热,解决眼健康问题势在必行。

患者需求决定治疗方案

众所周知,人老了都会出现老花,一般从40岁开始,我们眼睛看远看近的调节能力逐步下降,60岁时基本消失,老花症状也加重,后期可能与出现的白内障并存。但不同人面对老花有着不同的心态。有的患者就觉得老花了戴个老花镜矫正就行,但也有患者觉得老花镜带着太“显老”了,带着老花镜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不便利。此外,如果患者原本就有近视或者远视,出现老花后,更是雪上加霜,就不是一副眼镜能解决的问题了,而是多副眼镜,对工作和生活更加不便。

作为自我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患者自身对于视觉感受的需求决定了要如何选择治疗方案。很多患者都会觉得戴个老花镜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通过手术解决?这就关系到解决老花的必要性和先见性。对用眼需求不大的患者确实老花镜可以满足,但是像很多教师、文字工作者,画家这一类对用眼要求高的人来说,老花镜是非常影响工作效率、个人形象的,对未来职业发展也有限制,因此会需要考虑更高视觉质量的方案。

教师伏案更需全程视力

我在临床和患者的交流中很明显的感受到了电子产品使用的普及度,现在老年人普遍在学习手机上网。目前高等院校教师以电子化授课方式为主,教师、需要使用电脑准备课件和网上查阅电子文献资料,同时也有使用电子产品阅读的习惯。此外还有很多教授退休后还会继续带教学生,需要完成大量的论文修改工作,也需要使用电脑进行批改。用眼的场景很多,需要满足不同距离的视觉需求。

我的患者中就有一位博士生导师,是非常知名的教授。她晚上经常熬夜学习,我们会在一起探讨学术上的问题。我经常都会提醒她克制用眼,注意保护眼睛,但是她在学习时忘我的那种状态是很难一下子改变的,长期的视疲劳和用眼过度让她双眼都有了白内障,看东西灰蒙蒙的。考虑到她本身对远中近全程视力,特别是中距离的生活场景的需求非常多,除了白内障她还有近视和老花,常常随身带着近视眼镜和老花镜,在生活和工作中两副眼镜切换戴,令她很难受,所以她提出想解决白内障老花眼的问题,同时也希望通过手术能够脱镜。

一般高端的人工晶体也需要人的大脑和晶体之间有一个匹配、适应的过程,所以是否可以选择高端人工晶体,不仅取决于患者需求,还要看眼部其他条件。治疗方案的选择我们总体的原则:首先是尊重患者自身的选择,我们职责和任务是把每一种功能的晶体给他进行充分的介绍,根据自身的眼部条件能够植入哪种类型的晶体,再根据患者自己的条件和其他考虑进一步缩小选择,充分让患者了解到不同手术方案,以便做出清晰的判断。其次,入院之后或者手术之前,我们需要做一系列检查,例如排除眼底有没有其他严重性的疾病,有没有严重的青光眼。作为医生,给患者进行充分的讲解能让他们明白如何治疗,我们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也会更加顺畅,就诊也更加科学合理。

这位博导患者眼部其他条件不错,经过反复检查和确认,最终选择了功能性人工晶体即全视觉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效果也非常好,达到了患者的预期。让她有机会继续自如地钻研学术。在教师节之际,我也希望倡导各位广大教师们,在辛苦工作的同时,务必关心关爱自己的眼健康,避免过度用眼视疲劳,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的心血育桃李,辛勤扶栋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