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青光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试题赏析城市与环境 [复制链接]

1#
导读

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类聚居的特点,乡村和城市即是聚居地的两大类型。城市往往是由乡村发展而来,城市也是现代文明最集中的地区。关于城市的知识主要有以下内容:

浙江省新高考中,城市部分三个加试的考点:1.分析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2.理解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

3.分析城市环境问题的形成及解决措施

以往的考试中,这部分内容是这样考查的:

例题1:城市区位分析

(节选)37.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

材料二 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

(2)简述甲、乙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12分)

小熊的思路

城市区位的考查,结合前面城市的知识结构以及图中信息(包括图例),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有:

自然因素:地形、土壤、气候、河流水源;

经济因素:交通、农产品基地;

社会因素:*治中心(甲为省会,乙为首都)。

命题人的答案

地处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宽阔;气候较温和;河流较多,水源充足;周边地区农业基础较好,农产品丰富;交通便利;是当地的经济、文化、*治中心。

历年真题

下图为我国中部地区某城市示意图,该城市新城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完成11、12题。

11.影响新城区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公路B.铁路

C.航空D.水运

从图中新城区的围绕机场分布可知答案。

C

例题2:城市功能分区

读图文材料,回答6~7题。

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图4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6.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

A.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

B.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市中心最近

C.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

D.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

7.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A.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钢铁工业产业园区

C.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D.汽车工业产业园区

小熊的思路

6.影响地租的因素主要有两个: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观察图中等值线的变化,从坐标原点的市中心往外,等值线密集区地租梯度大,即地租降低快,说明交通条件差;稀疏区地租梯度小,即地租降低慢,说明该地区交通条件好,地租比距市中心等距离的其他地区高。此外,环境的优劣也会影响地价,一般大气质量差的工业区附近地价比较低,所以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即地价降低快,绝对不会因为空气质量好。

7.甲地是离市中心距离相同地租水平最高的地区,所以布局占地小,付租能力高的电子信息产业最为适宜,同时电子信息产业对城市环境影响较小。

命题人的答案

6.C7.A

历年真题

图7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7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14.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是

ABCD

13.在城市功能分区中住宅区的面积一般是最大的,由图中四种功能区的分布可知答案。

14.城市的热岛效应,市区温度高,甲乙一线经过两块人类活动密集区,靠近乙侧的功能区分布面积更大,所以热岛效应更为明显;从地租来看,城市中心区及交通便利的地方较大,结合以上两点,答案很明显为C。

13.A14.C

例题3:城市化与城市规划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下题。

4.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5.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6.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小熊的思路

4.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这可知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服务种类。核心城市的服务范围和服务人口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不受影响,因而城市的服务等级也没有受到限制。

5.根据材料,各城市分工明确,同类产业活动集中在同一个城市,因而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空间集聚,技术创新、市场扩展和产品升级不是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是产生的直接影响。

6、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这样可以优化城乡用地结构。而不能提高乡村人口比重,也不会降低人口密度,对促进城市竞争没有影响。

命题人的答案

4.A5.B6.D

历年真题

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3.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

A.⑥①②B.⑤③⑥

C.③②④D.①④⑤

博物馆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心地,服务范围较大,⑤合适;乡(镇)行*机构服务范围只限于乡镇,范围较小,不会跨越县区界,②③合适;集贸市场一般服务范围较小,可以跨越行*界线,④⑥合适。综上所述,B正确。

B

例题4: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3.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小熊的思路

该题在考查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迁移的同时,根源在于考查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可以用下图来理解:

命题人的答案

D

历年真题

下表为年我国三省(市、区)社会经济相关数据。完成16、17题

行*区

上海

辽宁

广西

人口自然增长率(‰)

3.14

0.26

7.86

城镇人口比重(%)

89.60

67.05

46.01

人均GDP(万元)

9.7

6.5

3.3

三次产业结构

0.5:34.7:64.8

8.0:50.2:41.8

15.4:46.7:37.9

16.影响表中行*区城镇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农业发展水平

B.人口自然增长率

C.工业发展规模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17.从区域发展阶段看,上海进一步发展的主导力量是

A.高新科技

B.交通状况

C.自然资源

D.人口规模

16.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有差异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

17.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推动城市化的社会经济发展是不同的:在农业社会时期,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推动城市化;在工业社会时期,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而在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则主要体现在科技的发展,因此推动城市化的动力是高新科技,而表中三产业结构的信息显示上海已进入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例题5: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6.D17.A

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图2是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l0~12题。

10.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A.二环与三环之间

B.三环与四环之间

C.四环与五环之间

D.五环与六环之间

11.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

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

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

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

12.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②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③部分产业迁至郊区④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10.根据材料信息,职住比的计算公式,职住比最为平衡即为1,从图例可知,靠近1的应该是四环和五环之间。

1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北京经济的发展,人口和产业向市中心集聚,由于市中心人流密集、地价高、交通通达度好,形成商业区。随着城市的发展,各种城市问题随之愈演愈烈,环线间的职住比差异不断加大,人口开始向市中心以外迁移,但产业多数在市中心,所以就业人群的出勤距离逐渐增加。故选B。

12.分析得出,北京环线职住比差异加大,说明产业集中在城区,人口居住在外围,就业人群平均出勤距离增加,带来比如交通拥挤等问题。所以采取应对措施有大力发展快速交通、或者把产业迁移到郊区,减少就业人群出勤距离,缓解交通拥挤等。故选A。

10.C11.B12.A

有没有发现最近几年关于城市的考查越来越多?年的高考选考题还有不少,小熊有点忙不过来了,还是你自己来试试吧!

试题延伸

27.(必考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下图为国局部区域略图。年中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材料二:淮河中游许多河段,河道弯曲狭窄,泄水不畅。一旦上游及支流洪水迅猛地汇集在一起,极易在中下游地区造成洪涝灾害。

(5)图中太行山东麓有一条古都密集的长廊,分析古都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3分)

位于山前冲积扇;地形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等(任答两点)

(十八)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在区域发展中相伴而行,城市化率、产业结构式城市与区域发展的重要标志。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年崇明农业总产值中传统种植业占51.88%,种植业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工业以传统工业为主,主要部门为黑色金属、机械和纺织,占重点骨干企业的70%,且主要分布于各个乡镇,布局零散。

材料二:年,崇明县GDP仅占上海全市GDP的1.2%。

年崇明及全国三大产业比重(%)

产业比重

从业人员比重

崇明

全国

崇明

全国

第一产业

9.40

10.08

37.90

33.60

第二产业

53.10

45.27

16.30

30.30

第三产业

37.50

44.65

45.80

36.10

41.分别说明年崇明第一、第二产业对其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原因。(8分)

第一产业:影响:崇明第一产业滞留的农业劳动力过多,影响了第一产业劳动力的转移,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原因:以种植业为主,规模小,效率低,难以为城市化提供足够的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影响: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即工业化对城市化发展虽然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拉动作用还不够强。原因:(1)以传统产业、乡镇企业为主;(2)布局零散,集聚程度较低,规模小。因此,第二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任答一点即可)

(十二)海港城市秦皇岛市为响应北京城市功能的拓展,调整城市空间布局,致力于发展成为北京的又一出海大通道。

23.在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中,秦皇岛市依托海岸线打造由北向南延伸的城市发展轴。这样做是为了

A.扩大城市土地面积

B.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C.传承悠久历史文化

D.发挥自然环境优势

24.秦皇岛市将玻璃制品制造、食品加工、金属冶炼等企业从沿海向中部发展轴转移。这样做的作用主要是

A.转移企业污染空间

B.优化城市功能分区

C.调整第二产业结构

D.扩大农业用地范围

23.D24.B

(六)“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

11.上海建设“海绵城市”,除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对地理坏境产生的影响还有

A.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

B.防止海水倒灌

C.减缓地面沉降

D.减弱酸雨污染

12.上海建设“海绵城市”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A.退耕恢复湿地

B.铺设防渗路面

C.完善排水系统

D.增加绿地面积

11.C12.D

(节选)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图4是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3)应该限制: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3分)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3分)

不该限制: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3分)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3分)

(所述理由需支持所持态度,否则不得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本小题满分不超过6分。)

小熊语录:踏实做事,静心感受

大家都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