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青光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城市变身大海绵,雨再大也不用看海 [复制链接]

1#
医院订阅哦!

文章来源:善达网

为支持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工作,中央财*给予专项资金补助,时间为三年,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海绵城市究竟是个啥?

先来看两张照片——

是不是觉得特眼熟?几乎每年雨季,网络上都会出现去XX城市“看海”的号召,调侃的语气和姿态里,是城市居民满满的无奈。

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不完全数据统计,过去3年内我国超过个城市遭遇内涝。仅年,就有41座城镇因暴雨被淹,直接经济损失约亿元,间接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心烦有木有?心痛有木有?啥“药”才有治……

“药”来了!那就是——海绵城市!

啥叫“海绵城市”?小编来告诉你!

顾名思义,“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海绵城市,能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传统城市的开发模式是这样的

(“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

海绵城市的开发模式是这样的

(“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

是不是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

更令人兴奋的是,国家对“海绵城市”的态度是这样的——

早在年4月,习大大在水安全论坛上就提出:

“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水安全讲话中首次提出“海绵城市”概念)

今年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更是专门发布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

那么,问题来了,海绵城市有什么重大意义?

换句话说,也就是为何选择当下来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而不是过去或者未来?听善达君帮您分析分析——

(中国经济出口与消费增长乏力,投资被寄于厚望)

大家知道,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不怎么好,经济三驾马车中的“出口”和“消费”怎么也赶不动,“投资”于是被寄予厚望,而海绵城市建设里的投资潜力大的惊人,有专家估算,海绵城市建设投资约为每平方公里1亿元-1.5亿元,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的总投资额有望超过5万亿!

你说,国家能不卯着劲儿支持,国家对海绵城市的支持不仅仅停留在口号阶段,我国首批海绵城市的试点城市已经于年4月产生,包括迁安、白城、镇江、嘉兴等16个城市。

为支持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工作,中央财*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时间为三年,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更是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

(中央财*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

那么,海绵城市建设如何实施呢?专家说,只要掌握“渗、滞、蓄、净、用、排”这“6字箴言”,一切就ok啦!

“渗”,是利用各种路面、屋面、地面、绿地,从源头收集雨水;

“滞”,是降低雨水汇集速度,既留住了雨水,又降低了灾害风险;

“蓄”,是降低峰值流量,调节时空分布,为雨水利用创造条件;

“净”,是通过一定过滤措施减少雨水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

“用”,是将收集的雨水净化或污水处理之后再利用;

“排”,是利用城市竖向与工程设施相结合,排水防涝设施与天然水系河道相结合,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管渠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一般排放和超标雨水的排放,避免内涝等灾害。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海绵城市建设就是要在城市开发建设中,要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做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海绵城市示意图)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对!这里应该是“理论先行”!

12月19日,为了深入探讨海绵城市与新型城镇化、城市规划管理与海绵城市建设的*策支持、城市生态修复中的多元共治与公共产品投资、生态景观设计与城市发展等议题,以“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为主题的“人水和谐·海绵城市”论坛就在福州举行。

由北京巧女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并支持的此次论坛积聚了住建、环保、水利等部门与地区代表以及专家学者,大家就这“6字箴言”展开“论道”。

(“人水和谐·海绵城市”论坛12月19日在福州举行)

北京东方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设计集团总裁、TT·Orient总裁朱庆平在论坛的主旨演讲中说:

“在中国海绵城市建设中,东方园林按照低影响开发(LID)的设计原则,创新性地提出“三位一体”综合治理理念,水利、环保、景观三位一体,结合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土地利用,并将这一理念融入到海绵城市技术体系中,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为中国城市的生态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建设项目包括建筑小区、道路系统、绿地与广场及城市水系4个部分)

一家公益基金会怎么会关心海绵城市建设?东方园林又是咋回事?

呵呵。让我们来缕一缕……

北京东方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年。作为中国生态环保领域先行者,东方园林以迅雷之势崛起于海绵城市建设领域,以理念、技术与和商务优势,在全国70多个城市的景观系统打造和30多个城市的水生态系统规划中努力实现“海绵”效果,打造人水和谐社会,为建设中国海绵城市出力。

(东方园林“三位一体”生态治理模式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