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青光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同仁眼科专家王涛青光眼早期筛查是关键 [复制链接]

1#

青光眼是眼内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对视神经和眼组织造成损伤后,导致视力逐渐或完全丧失的一种疾病。但该病若能早期发现,只需要做个小手术就能控制病情、避免致盲。

青光眼主要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和混合性青光眼。其中原发性青光眼又分为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而根据发病的快慢程度,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又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不同类型的青光眼,手术方式也不尽相同。需要强调的是,该病是一种进行性神经损伤性疾病,是不可逆的,因此在目前情况下,一旦患病并发生视神经损伤,任何治疗方法都不能使病情逆转,也不能使视神经恢复到正常状态。

手术的目的是要降低眼内压力,防止高眼压继续对视神经造成损伤,从而减缓或终止青光眼病情的进展,保留住目前的视力,而并非能够提高视力,所以,尽早发现患病是关键,只有重视早期筛查,才能减少视功能损害。

然而遗憾的是,临床中,约80%~90%的患者未能尽早发现患病。40岁以上人群是青光眼的高发期,定期检查可以更好地对付青光眼善于隐身的特点。建议人们在40岁后,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眼部检查。

专家介绍

王涛

医院主任医师,青光眼科主任

在全国率先开展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新技术---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型术,其研究成果获年全国眼科大会优秀论文奖,相关论文发表于《眼科》杂志,成为国内最早关于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文献。并受邀于年1月于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青光眼激光研讨会上做专题发言。年至今,在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进行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型术技术讲座20余场,其间3次在全国眼科年会上作专题发言,并受邀于年全国医师学会眼科学分会上作专题发言。医院眼科中心青光眼科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激光治疗方面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以及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解剖结构和发病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超声生物显微镜影响特点,并在活体眼上证实了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发病与晶体赤道部、睫状突以及玻璃体前界膜相关,并提出了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新的分类方法。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局部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前后眼前段结构的改变进行研究,对睫状肌麻痹剂在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治疗中的作用进行验证并得到循证医学的依据。对瞳孔阻滞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和类型进行研究,得出瞳孔阻滞性青光眼和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鉴别诊断的要点。研究的结果发表在-年的《中华眼科杂志》上,共4篇,这些文献被广泛引用,成为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以及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解剖结构和发病机制的重要文献,对临床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并获得卫生部参天眼科医生奖。

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年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2等奖(第3位),获奖题目为:“虹膜睫状体相关疾病诊治技术研究及相关设备研发”;年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2等奖(第6位),获奖题目为:“睫状体相关疾病的形态和发病机制的系列研究”;年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3等奖(第2位),获奖题目为:“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的研究”。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饶春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