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读者建议被纳入实施内容
太原市*法委公布2009年5项*法创新课题,在“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捕诉答疑”两项中——— 今日,太原市*法委召开2009年*法创新课题通气会,公布了2009年的5项*法创新课题。本报两位读者的建议被采纳,成为创新课题正式向社会实施的内容。这5项*法创新课题,分别为“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未成年人犯罪矫正式宣判”、“捕诉答疑”、“车管服务户籍化”、“律师管理新机制”。今年4月初,太原市*法委草拟出5项*法创新课题,并独家委托本报向社会公布征求市民建议。征集活动得到市民的热情参与,5天时间,征集建议近百条,参与的读者有不少是专家、学者,他们结合现状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具体建议。太原市*法委对本报读者的建议高度重视,召集各课题组开会研讨,并结合实际进行了重新起草。本报读者董杰是一名律师,他提出的“制定未成年人案件律师提前介入制度,特别是针对无法通知监护人的情况下,在侦查阶段援助律师就开始掌握案件的进展情况,当事人申请援助或认为有必要时,随时进行法律援助”建议被“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的课题组采纳。该课题组在实施方案中,还格外补充了董杰的建议“除父母以外的,未成年人本人或其他近亲属、社区等均有权代为提出申请法律援助”。“捕诉答疑”创新课题最初面向社会公布时,名称为“诉前答疑”,内容为如果刑事案件的当事人及其亲属,对案件的程序、法律适用等提出疑问的,在起诉前可预约申请与办案人员等进行面对面的答疑释理。本报读者宋晓栋提出“在办理批捕案件时,承办人也应听取当事人及委托人的意见,或是在诉前告知,让被害人表述自己的意见,让检察机关与被害人进行沟通,这样更人性化。”目前,该创新课题不仅进行了更名,还加入了这一建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