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
是最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
女性高于男性
老年人高于青年人
亚洲人高于其他人种
据现有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干眼在我国发生率
约在21%~30%
本期嘉宾
benqijiabin
医院眼科
解云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audio标签。
什么是干眼?
滋润眼表的泪水由泪腺分泌,而“锁水”的泪膜外层主要由睑板腺分泌的脂质构成,没有这层脂质,泪水蒸发过快,眼睛容易干涩。
干眼就是当这层泪膜的数量、质量或流体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不稳定或眼表微环境失衡,可伴有眼表炎性反应(眼红)、组织损伤(角膜炎)及神经异常,造成眼部多种不适症状和(或)视功能障碍。干眼为多因素疾病、泪膜不稳定是干眼的核心特征以及干眼症状呈多样性。
干眼有哪些发病原因或危险因素呢?
全身因素性:很多全身性疾病,尤其免疫系统疾病及内分泌系统失衡会导致干眼,如sj?gren综合征、steven?johnson综合征、严重的肝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痛风,更年期后的女性较为普遍。
眼局部因素性:如感染性结膜炎、过敏性结膜炎、泪腺、睑板腺、眼表上皮细胞(杯状细胞)及角膜神经功能异常,螨虫性睑缘炎、睑缘结构异常、眼睑皮肤及结膜松弛症、泪阜部增生、眼睑痉挛等。
环境因素性:包括空气污染、光污染、射线、高海拔、低湿度及强风力等。
生活方式相关因素性:如长时间操作视频终端、户外活动少、睡眠不足、使用空调、吸烟、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眼部化妆及长时间驾驶等。
手术相关因素性:包括各种手术导致泪腺、副泪腺、睑板腺、眼表上皮细胞、角膜上皮基底膜下神经纤维丛损伤及缺失;各种手术引起泪液动力学异常,如眼表面光滑程度改变或曲率变化、泪道管径扩大、泪小点位置异常、睑缘缺损等。角膜屈光手术、白内障摘除手术等导致干眼的发生率较高,大部分患者于术后3~6个月恢复,但少数患者可以持续较长时间。
药物相关因素性:包括全身及局部用药。全身用药,如更年期补充激素,服用抗抑郁、抗组胺、抗胆碱、抗精神病药物以及异维甲酸药物、利尿剂、避孕药物、全身化疗药物等;局部用药,如眼部使用消*剂、抗病*药物、抗青光眼药物(受体阻滞剂等)及长期使用含防腐剂滴眼液、眼膏等。
其他因素性:除了以上因素,还有其他因素,如焦虑、抑郁等情绪也会导致干眼。
干眼有哪些表现呢?
如果出现眼睛干涩、异物感、痒、烧灼感、眼红、怕光、迎风流泪、睁眼困难或者视力波动、视疲劳等症状,那么你有可能得了干眼症。
干眼应该做哪些检查呢?
泪液分泌试验,使用schirmer试纸(5mm×35mm),头端内折放入下眼睑外中1/3交界处的结膜囊内,测量5min内泪液浸湿试纸的长度。
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是目前临床最常使用的方法。用抗生素滴眼液湿润但无多余残留药液的荧光素试纸接触下眼睑睑缘,患者瞬目3~4次使荧光素涂布于眼表,这时候双眼平视前方,从最后一次瞬目到角膜出现首个黑斑的时间为泪膜破裂时间,测量3次取平均值。
睑板腺形态和功能检查:评估方法除睑板腺影像学检查外,还可通过观察睑板腺开口状态、在眼睑皮肤面挤压睑板腺观察睑酯排出难易程度及性状进行判断。
全身检查:血清学自身抗体检查,如抗核抗体、干燥综合征抗体a(抗ssa)、干燥综合征抗体b(抗ssb)、类风湿因子等,对ss等全身疾病导致的干眼诊断敏感性较高。对于血清学检查证据不足但仍怀疑ss者,还应进行唇腺或唾液腺组织活体检查。
得了干眼症怎么治疗呢?
针对病因治疗
首先针对已知的相关因素进行治疗,如积极改善工作、生活环境,矫正屈光不正,增加有效瞬目,纠正不良的用眼习惯,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等;对于睑缘及眼表相关因素应标本兼治;对于因全身免疫性疾病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干眼,应至风湿免疫科等相关专科共同治疗原发病。
药物治疗
人工泪液:为治疗干眼的一线用药,人工泪液的主要功能是润滑眼表,其作为对症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干眼。
促眼表修复的滴眼液:以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维生素a等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滴眼液,具有促进上皮增生、维护眼表微环境的作用。
抗炎治疗:目前临床应用的抗炎药物主要包括3类,即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免疫抑制剂。
物理治疗
睑板腺功能障碍导致的干眼占比达到86%,治疗干眼更多的是治疗睑板腺,故干眼超声雾化联合睑板腺按摩应用广泛。
睑缘清洁:清洁睑缘对治疗各种眼睑异常(尤其睑缘炎)相关干眼非常重要,正确清洁睑缘可减少脂质等有害产物堆积,并清除螨虫等相关病原体。
热敷熏蒸:通过局部加热使黏稠度增高的睑酯重新具有流动性,利于排出以改善或恢复睑板腺腺体功能。在医院应用专业的眼部熏蒸设备进行定期熏蒸,可更好促进睑板腺睑酯的流动和排除。
睑板腺按摩:基本原理是通过机械挤压睑板腺,疏通堵塞的睑板腺开口,排出睑板腺内的异常睑酯。
健康宣传教育及心理疏导:我们要正确认识干眼,了解干眼的自然病程和治疗目标,树立信心,树立健康生活理念,如保持乐观心态、保证睡眠质量和时间、适当增加运动及改善饮食等。
为什么久视电子产品后容易得干眼症?
因为目不转睛“榨干”了泪水。眨眼是湿润眼睛最好的方式,在角膜、结膜前形成的泪膜,可以起到湿润作用,为它们提供营养、防止细胞损伤。当我们紧盯电子屏幕时,眼睛会一眨不眨进入“专注”状态。正常人眨眼频率为每分钟16-20次,但是当我们紧盯屏幕时,我们的眼睛眨眼频率会下降到每分钟5-8次,甚至更少。眨眼次数减少会使睁眼闭眼将泪液均匀分布于角膜表面的功能降低,水分严重蒸发,从而导致干眼症的产生。
如何规范用眼、预防干眼症呢?
首先,我们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用眼习惯。在这里可以借用近视防控的“”法则,就是近距离用眼20分钟后向20英尺(6米)外远眺20秒以上,可以缓解疲劳、有效预防干眼症。其次,树立健康生活理念,如保持乐观心态、保证睡眠质量和时间、增加适当运动及改善饮食等。
上观号作者:今日闵行